食品伙伴网讯,6月12日,据山西省食药监局消息,山西省食药监局组织抽检14大类113批次食品,不合格样品5批次,其中包括2批次饮料,3批次肉制品,不合格原因为铜绿假单胞菌、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污染超标。
不合格产品分别为:
A:饮用纯净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,检出值为n1=0, n2=5, n3=0, n4=8, n5=0,标准值为n=5,c=0,m=0。
B:大山里来沙棘果汁饮料菌落总数超标,检出值为n1=420, n2=80,n3=200,n4=420,n5=15,标准值为n=5,c=2,m=102,M=104(CFU/ml)。
C:香肠菌落总数超标,检出值为3.9×105CFU/g,标准值为≤50000CFU/g。
D:牛肉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,菌落总数检出值为5.6×105CFU/g,标准值为≤80000CFU/g,大肠菌群检出值为11000MPN/100g,标准值为≤150MPN/100g。
E:酱肘花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,菌落总数检出值为1.5×105CFU/g,标准值为≤80000CFU/g,大肠菌群检出值为1.1×104MPN/100g,标准值为≤150MPN/100g。
据分析表示,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:一是原料水体受到感染;二是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,杀菌不*;三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。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、包材受污染,或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、生产设备、环境的污染,或者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*等原因导致。
山西省食药监局表示,针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,已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的规定,责成相关市局及时进行核查处置,采取封存、下架、召回问题产品等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风险,督促企业查找原因,消除隐患。消费者如果在市场上发现被通报的不合格食品,可12331投诉举报。